你的企业心态健康吗?
发布日期:2015-08-07浏览:1214
企业心态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和土壤。没有健康的企业心态,就不可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,也不可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。企业心态不好,企业文化肯定不好;企业文化不好,也说明企业心态肯定不好。企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,企业心态也是由个人心态组成的,但并不是简单的相加,而是经过了复杂的组合发酵过程,形成企业的集体心态。对企业的集体心态的形成,某些人发挥了比一般员工更大的作用,如老板本人,强势人物,群众领袖,核心团队等。我们所说的企业心态,主要是指企业的集体心态,有时候也特指一些代表人物的个人心态。
健康的企业心态应该是什么样?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。党的十七大报告和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提出要“塑造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”。这个概括显然还是不够全面的,我认为至少还应该加上“开放包容”四个字。集体心态健康与个人心态健康既有关联又有区别。作为企业来说,企业心态更应该强调集体心态的健康。现在社会上流行各种心态培训,主要是针对个人的职业能力的,如销售心态培训等。这类培训其实更倾向于“成功学”,是激发鼓励员工个人积极努力的,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倾向性。然而作为企业的集体心态,我认为更应该强调“中庸平和”,即不卑不亢,不偏不倚,不左不右,不善不恶。企业的集体心态应建立在理性逻辑的基础上,简单地说就是“务实”二字,较少受到情绪、主观、环境、潮流、时势、风向等因素干扰。要做到这一点,企业需要长期刻苦的修炼才行。
中庸平和,经常被人们引用在养生之道。其实对企业来说,健康也应该是最基本的追求。企业健康发展状态,离不开企业心态的健康。因此,中庸平和是企业心态健康的根本要求。每一个企业都是由不同的人群组成的,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倾向。比如市场营销鼓励积极进取;财务管理强调稳健细致;生产制造突出规则流程;研发部门重视创新变革,等等。作为各个部门的综合体,企业要做到全面,均衡,协调,可持续,就要做到中庸平和,这样才能稳健把握战略发展方向,努力使其不过于失衡偏颇。中庸,简单地说就是执中,中和。平和,就是一种平稳和谐的状态。企业心态首先要做到“中”,也就是尽量不使发生失衡偏颇的状态;然后是要做到“和”,就是一旦出现失衡偏颇状态时,要能够使其恢复平和的状态。一个人一生之中,最健康和谐的时期是婴幼儿时期。在这个时期里,人的身心都是非常中庸平和的。随着年龄增长,这种中庸平和状态不断被打破,又不断被恢复纠正,直至失去这种能力,出现疾病并导致死亡。与人不同的是,企业从创立伊始,一直都是处于严重失衡偏颇状态的。所以,大多数企业先天都不具备“中”,因此更要重视“和”,也就是通过企业自我调整管理,尽量使企业趋向和保持中庸平和状态。企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:战略和文化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,首先要做到企业心态的中庸平和。
中庸平和的最高境界是至诚,也就是一颗真诚心。因此,企业心态要达到中庸平和,首先是要拥有一颗真诚之心。很难想象,一个心机重重,阴险狡诈,两面三刀,居心叵测的企业里,会有一个中庸平和的良好心态。真诚心虽然说起来容易,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困难。在当今中国社会和企业里,最难得一见的也正是真诚二字。所以,大多数企业心态都是不健康或亚健康的。要追求健康的企业心态,第一就要找回自己的真诚心。
中庸平和是建立在天人合一,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基础之上的。在这样的世界观里,没有绝对极端的东西,所有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相互依赖的。因此中庸平和,就是要采取一种开放包容,通达和谐的态度。企业既能够包容别人,也能与其他人友好合作,做到既不狂妄自大,刚愎自用,也不自轻自贱,妄自菲薄。中庸之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宽容忍耐,而是主动地顺天意,尽人性,也就是积极发现和按照客观事物规律办事,通过自我修养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约束、自我监督、自我完善,追求至诚,至善,至诚、至仁、至道、至德、至圣、合外内之道。所以,健康的企业心态,都是能够与人为善,克己自制,平等公正,沟通顺畅,慈悲为怀,充满仁爱,循礼守信,自尊自爱的。从不封闭保守,固步自封,而是敢于创新,勇于变革,思想上心理上从来没有自私偏狭的格局限制,具有大胸怀大境界大觉悟大道德。健康的企业心态从来不追求损人利己你死我活的独大,而是追求利人利己互利合作的共赢。总结起来,健康的企业心态表现为以下十个特征,这就是:和谐,包容,真诚,仁爱,循礼,守信,合作,平等,创新,共赢。这也是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应具备的十个特点。中庸的主题思想是自我调整管理,这也就是企业文化应具备的功能。
相比上面的健康企业心态,当今中国社会和企业,存在有严重的不健康或亚健康,甚至是病态的心态表现。这里用“六极”来概括,也就是极度的亢奋狂躁,极端的自私狭隘,极限的贪婪竞争,极致的奢靡享乐,极力的虚饰浮华,极其的缺德失道。
一、现在社会上流行各种所谓的成功学,心态培训,传销集会。
演讲人大多善于煽情,很有鼓动性。他们的演讲如同精神鸦片一样,把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弄得神魂颠倒,激情亢奋,心态浮躁,象注射了鸡血一样狂妄躁动不能自己。这些人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,盲目按照主观想象来追求所谓成功,甚至到了不顾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的地步。这类成功学和心态培训是非常有害的。很多企业也深受其害,整个心态也变得十分亢奋浮躁。这不仅影响企业战略策略,也使企业片面强调业绩和结果,忽视员工福利待遇和幸福感受,在对待员工付出和努力上有欠公允,伤害了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二、当前社会上经常看到所谓毛左和右畜之间的攻讦争吵。
两派之间互相诋毁,恶意中伤。这种风气在企业内也颇为常见。矛盾的一方总是不能平等公正客观地对事对人,从来不能听取别人的任何意见,也不愿意理解和接受对方意见中的合理成分,不能换位思考和理性分析,情绪偏激对立到无以复加的程度。对就是绝对的对,错就是绝对的错,没有任何通融商量的余地。好人就是一切都好,坏人就是一无是处。由于这种极端绝对思维方式,企业内部沟通交流十分困难。说话做事很容易情绪化,走极端。一些员工也缺乏企业利益共识,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缺乏认知,缺乏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精神,在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上奉行极端个人主义。
三、在对待市场竞争的问题上,也是采取一种绝对极限的态度。
追求所谓无限细分和差异化,追求商品过度包装和过度营销,刺激消费者过度消费,追求企业和个人利益最大化,完全不顾客户利益和社会责任,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。企业心胸极端自私狭隘,不能与其他行业和企业友好合作。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,自以为是妄自尊大,排斥其他人的任何建议和意见。头脑里从来没有和谐共处,互利双赢的概念。企业与企业之间,个人与个人之间,不能存在良性竞争和竞合关系,只能存在恶性竞争和你死我活。
四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造就了很多暴发户,也产生了相应的暴发户心态。
也许是为了弥补过去成长过程中的卑微屈辱经历,所以特别喜欢露富摆阔,追求奢靡享乐,不达极致决不罢休。几千万嫁女婚宴已不是新闻,在海外颐指气使趾高气扬,摆出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架势,言语粗怒举止蛮横,丢尽中国文明礼仪之邦的脸面。这种心态不仅带坏了社会风气,也深深给企业员工造成不良心理影响。
健康的企业心态应该是什么样?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。党的十七大报告和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提出要“塑造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”。这个概括显然还是不够全面的,我认为至少还应该加上“开放包容”四个字。集体心态健康与个人心态健康既有关联又有区别。作为企业来说,企业心态更应该强调集体心态的健康。现在社会上流行各种心态培训,主要是针对个人的职业能力的,如销售心态培训等。这类培训其实更倾向于“成功学”,是激发鼓励员工个人积极努力的,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倾向性。然而作为企业的集体心态,我认为更应该强调“中庸平和”,即不卑不亢,不偏不倚,不左不右,不善不恶。企业的集体心态应建立在理性逻辑的基础上,简单地说就是“务实”二字,较少受到情绪、主观、环境、潮流、时势、风向等因素干扰。要做到这一点,企业需要长期刻苦的修炼才行。
中庸平和,经常被人们引用在养生之道。其实对企业来说,健康也应该是最基本的追求。企业健康发展状态,离不开企业心态的健康。因此,中庸平和是企业心态健康的根本要求。每一个企业都是由不同的人群组成的,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倾向。比如市场营销鼓励积极进取;财务管理强调稳健细致;生产制造突出规则流程;研发部门重视创新变革,等等。作为各个部门的综合体,企业要做到全面,均衡,协调,可持续,就要做到中庸平和,这样才能稳健把握战略发展方向,努力使其不过于失衡偏颇。中庸,简单地说就是执中,中和。平和,就是一种平稳和谐的状态。企业心态首先要做到“中”,也就是尽量不使发生失衡偏颇的状态;然后是要做到“和”,就是一旦出现失衡偏颇状态时,要能够使其恢复平和的状态。一个人一生之中,最健康和谐的时期是婴幼儿时期。在这个时期里,人的身心都是非常中庸平和的。随着年龄增长,这种中庸平和状态不断被打破,又不断被恢复纠正,直至失去这种能力,出现疾病并导致死亡。与人不同的是,企业从创立伊始,一直都是处于严重失衡偏颇状态的。所以,大多数企业先天都不具备“中”,因此更要重视“和”,也就是通过企业自我调整管理,尽量使企业趋向和保持中庸平和状态。企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:战略和文化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,首先要做到企业心态的中庸平和。
中庸平和的最高境界是至诚,也就是一颗真诚心。因此,企业心态要达到中庸平和,首先是要拥有一颗真诚之心。很难想象,一个心机重重,阴险狡诈,两面三刀,居心叵测的企业里,会有一个中庸平和的良好心态。真诚心虽然说起来容易,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困难。在当今中国社会和企业里,最难得一见的也正是真诚二字。所以,大多数企业心态都是不健康或亚健康的。要追求健康的企业心态,第一就要找回自己的真诚心。
中庸平和是建立在天人合一,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基础之上的。在这样的世界观里,没有绝对极端的东西,所有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相互依赖的。因此中庸平和,就是要采取一种开放包容,通达和谐的态度。企业既能够包容别人,也能与其他人友好合作,做到既不狂妄自大,刚愎自用,也不自轻自贱,妄自菲薄。中庸之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宽容忍耐,而是主动地顺天意,尽人性,也就是积极发现和按照客观事物规律办事,通过自我修养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约束、自我监督、自我完善,追求至诚,至善,至诚、至仁、至道、至德、至圣、合外内之道。所以,健康的企业心态,都是能够与人为善,克己自制,平等公正,沟通顺畅,慈悲为怀,充满仁爱,循礼守信,自尊自爱的。从不封闭保守,固步自封,而是敢于创新,勇于变革,思想上心理上从来没有自私偏狭的格局限制,具有大胸怀大境界大觉悟大道德。健康的企业心态从来不追求损人利己你死我活的独大,而是追求利人利己互利合作的共赢。总结起来,健康的企业心态表现为以下十个特征,这就是:和谐,包容,真诚,仁爱,循礼,守信,合作,平等,创新,共赢。这也是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应具备的十个特点。中庸的主题思想是自我调整管理,这也就是企业文化应具备的功能。
相比上面的健康企业心态,当今中国社会和企业,存在有严重的不健康或亚健康,甚至是病态的心态表现。这里用“六极”来概括,也就是极度的亢奋狂躁,极端的自私狭隘,极限的贪婪竞争,极致的奢靡享乐,极力的虚饰浮华,极其的缺德失道。
一、现在社会上流行各种所谓的成功学,心态培训,传销集会。
演讲人大多善于煽情,很有鼓动性。他们的演讲如同精神鸦片一样,把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弄得神魂颠倒,激情亢奋,心态浮躁,象注射了鸡血一样狂妄躁动不能自己。这些人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,盲目按照主观想象来追求所谓成功,甚至到了不顾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的地步。这类成功学和心态培训是非常有害的。很多企业也深受其害,整个心态也变得十分亢奋浮躁。这不仅影响企业战略策略,也使企业片面强调业绩和结果,忽视员工福利待遇和幸福感受,在对待员工付出和努力上有欠公允,伤害了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二、当前社会上经常看到所谓毛左和右畜之间的攻讦争吵。
两派之间互相诋毁,恶意中伤。这种风气在企业内也颇为常见。矛盾的一方总是不能平等公正客观地对事对人,从来不能听取别人的任何意见,也不愿意理解和接受对方意见中的合理成分,不能换位思考和理性分析,情绪偏激对立到无以复加的程度。对就是绝对的对,错就是绝对的错,没有任何通融商量的余地。好人就是一切都好,坏人就是一无是处。由于这种极端绝对思维方式,企业内部沟通交流十分困难。说话做事很容易情绪化,走极端。一些员工也缺乏企业利益共识,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缺乏认知,缺乏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精神,在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上奉行极端个人主义。
三、在对待市场竞争的问题上,也是采取一种绝对极限的态度。
追求所谓无限细分和差异化,追求商品过度包装和过度营销,刺激消费者过度消费,追求企业和个人利益最大化,完全不顾客户利益和社会责任,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。企业心胸极端自私狭隘,不能与其他行业和企业友好合作。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,自以为是妄自尊大,排斥其他人的任何建议和意见。头脑里从来没有和谐共处,互利双赢的概念。企业与企业之间,个人与个人之间,不能存在良性竞争和竞合关系,只能存在恶性竞争和你死我活。
四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造就了很多暴发户,也产生了相应的暴发户心态。
也许是为了弥补过去成长过程中的卑微屈辱经历,所以特别喜欢露富摆阔,追求奢靡享乐,不达极致决不罢休。几千万嫁女婚宴已不是新闻,在海外颐指气使趾高气扬,摆出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架势,言语粗怒举止蛮横,丢尽中国文明礼仪之邦的脸面。这种心态不仅带坏了社会风气,也深深给企业员工造成不良心理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