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班--基业长青之基石
发布日期:2015-04-03浏览:1716
家族企业接班问题不仅关系家族企业的传承,更是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。数
以千万计的家族企业,如果不能有效传承,对家族、对社会都是重大损失。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,造就了一代富人,因此富二代接班问题也自然成为不能回避的一种规律性问题。到底是选择自己孩子接班,还是选择别人的孩子接班,是绕不过去的命题。如果一定要选择自己孩子接班,很多时候不是你一代创业者可以完全决定了的事,还有一个孩子愿不愿意和能不能接的问题。尽管我们可以说职业化接班是一条路,但是我仍然主张二代接班是首选。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,二代接班或职业化接班都将面临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,这一过程如果安排不恰当,会导致接班失败,贻误交班时机,必然带来企业发展损失。
我2008年提出,没有接班规划的企业风险最大。理由很简单,接班是一个长周期,没有规划,走哪算哪,接班人和接班团队不可能顺利建立。我提出的接班规划可以包括9个方面,即:接班背景分析,接班人选择,管理权交接,企业所有权与家族财产权安排,交接班中的决策规则与议事规则,未来发展战略方向选择,利益相关者的管理,职业经理人团队建设,家族(泛家族)经理人的职业化转型等九个方面。我认为,规划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制定,一是由家族企业创始人和决策层商议制定;二是企业决策者和第三方咨询机构共同制定。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制定规划,都可以让二代参与其中,这样可以让二代充分体会接班的重要性和长期性。
接班规划可以做的长一点,比如10-15年,但是,必须划分阶段,比如2-3年作为一个阶段,设立阶段目标,实施评估考核,不断修正,直至目标实现。
接班规划制定或许不会太难,但难就难在执行过程会有反复。其关键因素在于一代创始人。我认为一代在二代接班的早期和中期的作用占到七成,后期作用有三成。因为一代创始人通过长期经营建立起来的威信和地位,容易产生强烈自信甚至自负,他(她)们习惯于做决策,即使已经开始交班授权,这种习惯会自觉不自觉的显露出来,必然干扰二代接班过程的顺利进行。为什么我提出接班规划中必须写进一条,即,关于交接班中的决策规则与议事规则的制定?其原因就是一代创始人凭借自己的威信和经验,很容易越位干预。如果不能在一种约定的决策和议事规则下行事,二代想顺利接班,难度非常大。实际上,在家族企业接班过程中,这种冲突已经成为常态。因此,我给一代创始人两条建议:一是将时间留给自己,空间留给二代;二是在自己有能力控制大局时充分放权。两条建议无非是提示一代创始人,一定要约束自己的干预行为,给接班人空间和权力,便于接班人施展才能,但同时希望一代创始人放手但不放任(特别是早期),坚持“底线思维”,在遇到大风险时要能够及时帮助二代渡过难关。
有人认为接班过程中另外一种障碍来自于老臣,这些老臣可能是与老爷子一道创业的,也有的是早期进来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高层管理者,这些角色一定会对接班人产生影响,甚至在一定阶段会产生重要影响,但是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接班规划的实施,其关键还在于一代创始人态度和制度安排。
助推“二代”成为新一代领导班子的核心,一个不能忽略的话题是接班团队打造。我向来认为,接班不是一个人传一个人,而是团队接班,只不过团队需要一个核心。这个核心首选二代,但二代接班人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班底,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在家族企业班子建设中,通常有三种建班子模式:一是一代建,二代用;二是两代人共建;三是二代建,一代帮。我倾向于后两种模式。两代人共建会出现混合班子,就是说可能有些老臣依然留在班子里工作,但主体是二代的“人”;二代建,一代帮的模式,就是基本上由二代自己选班子,一代只是参谋角色。没有好坏模式之分,但求合适,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但是不论怎样建班子,都不要搞“清一色”,要结构化。这里包含了:年龄的结构化、性别的结构化、经验的结构化、地域的结构化等等。
关于接班时机如何选择的问题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实际上没有绝对所谓合适的接班时机。但是我更主张危机中接班。这里讲的危机主要有三层含义:一是企业转型升级遇到危机,比如遇到必须重新选择产业的问题,像一些代工服装企业,长期代工从盈利走向不盈利,因此企业需要从代工转到做自主品牌,这就是一次机会,如果二代能够接过这一棒,虽然压力很大,甚至风险也很大,但是面对压力和风险,二代过关了,对自己、对家族都是一次很大的提升;二是一代创始人制造“麻烦”,让二代去担当。比如找一个新市场,让二代去带兵打仗,获得体验,积累商业经验;比如开展一项专项管理变革,让二代去领导和组织执行,积累管理经验,丰富人生。三是让二代学会做决策、做选择,不要只是被动执行。一次选择比十次执行要深刻得多。因为选择要比执行的代价(无论是心理还是实际结果)要大得多。
前面我提到接班是团队接班,这个理念直接影响接班后的企业能否有效运
行。因此企业创始人如何选择、考察接班的职业经理人的问题就被提出来了。家族企业必然走向现代化,因此必须规范化、职业化、专业化。其中培养和引进职业经理人是常态。但是要保证职业经理人一定可以成为家业长青的助推者甚至领导者,则需要下大功夫。这个功夫可以分成两个角度来分析:一个是从老板要求职业人的角度看。职业人应当遵守契约,留下遗产。我2008年提出职业经理人“遗产伦”讲了五个方面,包括:职业人遵守合约完成任务和目标、将经验转化为制度和程序、不断培养人才实现替代、在管理创新中成为领导者和执行者、持续丰富和改善企业文化。另一个角度是职业人为什么要留遗产,这就要看老板如何创造好的企业环境了。主要包括:如何实施财富激励、如何实施平台激励、如何实施心理激励等三大激励。我预测,两个群体只要坚持上述事项的持续改进,就一定能够建立互信,二代接班后的职业团队建设就不是问题。
接班到底接什么的话题讨论的比较多,我觉得接班当然包括财富、权力和精
神三个方面。其中财富传承可以分成两个方面,一是产业接班,二是通过专业方式打理财富,促进家族财富增值,以保证家族及其相关人减少生活风险。我认为两种方式都可以选择,可以并行。但我更主张通过产业传承方式,推动家业长青。权力的交接非常重要,很多二代在传承过程中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,甚至出现了“颓废”、不作为的现象,不能简单归结为二代不能吃苦,没有担当精神,从我的观察看,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实权,他(她)们负不了责、拍不了板。具体有两种情况:一是给了名义权,但被一代创始人越权给废了;二是没给权,只是跑龙套,当然谈不上真正的负责任。但是一代创始人很多时候不这么看,他(她)们认为二代接班,不管是怎样的职位,都应当像自己一样去战斗,去负责,至少应当早上去公司早一点,晚上离开的晚一点,我以为这有点“强盗逻辑”。如果换成职业人这样要求可能吗?除非事业心极强、对名利完全不在乎、能力也很强的人可能做得到,但是这样的假设恐怕连一代创始人都很难相信可以成立。
我十分提倡精神接班,我坚定认为精神接班是高层次的东西。但精神接班是一个复杂而简单的命题。说其复杂,主要是因为两代人差异太大,生活在不同的时空,教育、环境、经历会对一个人一生影响很大,不少创始人,当自己富起来后,则变本加厉的“富裕”自己的孩子,让他们过得好一些,快乐一些,看起来无可厚非,但是却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性格、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。当你需要他(们)承载的时候,你会突然发现,他们不是你想要的那种接班人,无论是魄力、胆识都不像你,没有你的那种精神,因此产生失望情绪。这种复杂局面产生的原因是值得我们的家族企业,甚至全社会深思的。刚刚通过创业发展起来的企业,就面临着创业精神断档,这不仅是家族企业创始人应当反思的问题,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。如果一定要追溯,我认为根本在于家族教育方式和家族选择的教育方式问题。比如一代创始人很少向自己的孩子讲述创业的苦辣辛酸,总是把好的一面留给孩子,当然这样可以让孩子压力小一点,但是一个不能得到真实信息的孩子,想要对你创业的产业和具备的精神产生信任和理解,是很难的一件事。我6月份在西南财经大学与一批来自四川的企业家对话时,发现一位年近60岁的企业家,自己的三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全部进入企业进入接班进行时。我问他为什么你创立的建筑企业,三个孩子都愿意回来工作,他的回答很简单:小时候他们就在我的工地上耍。潜台词是,孩子们知道父亲干什么,理解父亲,理解企业对家族的重要性。
说精神传承是一个简单的事,是指它有路径可循。基本的路径从两个角度来看:第一个角度是从内容上分析,主要包括家族文化、创始人价值观和核心精神、企业文化。第二个角度是从培养方式来分析,主要包括办家族学校、成立家族理事会、创办企业大学等。通过组织方式多层次开展家族文化、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引导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家族企业重视文化建设的程度不高,有的根本不重视,只要企业有盈利就行。这样的企业是走不远的。从世界家族企业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可以看出,凡是传承到第四代甚至更久的家族企业,其成功的第一条法则是:家族精神代代相传。第二条才是产业选择和经营。从中国的实践看,同仁堂的发展值得借鉴。一个历经400多年的企业,那副对联很难被人忘记:炮制虽繁必不能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。其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力量、文化的力量。它是向世人展示的同时,也在时时告诫自己应当遵守怎样的信条。虽然由浙江乐氏家族创立的同仁堂药业,经历了家族经营、职业经理人经营、家族经营再到工商合营、国有化,都始终不该当初的信条,这样的精神力量是难以复制的,也是一个缺少文化力量的企业很难比拟的。
以千万计的家族企业,如果不能有效传承,对家族、对社会都是重大损失。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,造就了一代富人,因此富二代接班问题也自然成为不能回避的一种规律性问题。到底是选择自己孩子接班,还是选择别人的孩子接班,是绕不过去的命题。如果一定要选择自己孩子接班,很多时候不是你一代创业者可以完全决定了的事,还有一个孩子愿不愿意和能不能接的问题。尽管我们可以说职业化接班是一条路,但是我仍然主张二代接班是首选。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,二代接班或职业化接班都将面临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,这一过程如果安排不恰当,会导致接班失败,贻误交班时机,必然带来企业发展损失。
我2008年提出,没有接班规划的企业风险最大。理由很简单,接班是一个长周期,没有规划,走哪算哪,接班人和接班团队不可能顺利建立。我提出的接班规划可以包括9个方面,即:接班背景分析,接班人选择,管理权交接,企业所有权与家族财产权安排,交接班中的决策规则与议事规则,未来发展战略方向选择,利益相关者的管理,职业经理人团队建设,家族(泛家族)经理人的职业化转型等九个方面。我认为,规划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制定,一是由家族企业创始人和决策层商议制定;二是企业决策者和第三方咨询机构共同制定。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制定规划,都可以让二代参与其中,这样可以让二代充分体会接班的重要性和长期性。
接班规划可以做的长一点,比如10-15年,但是,必须划分阶段,比如2-3年作为一个阶段,设立阶段目标,实施评估考核,不断修正,直至目标实现。
接班规划制定或许不会太难,但难就难在执行过程会有反复。其关键因素在于一代创始人。我认为一代在二代接班的早期和中期的作用占到七成,后期作用有三成。因为一代创始人通过长期经营建立起来的威信和地位,容易产生强烈自信甚至自负,他(她)们习惯于做决策,即使已经开始交班授权,这种习惯会自觉不自觉的显露出来,必然干扰二代接班过程的顺利进行。为什么我提出接班规划中必须写进一条,即,关于交接班中的决策规则与议事规则的制定?其原因就是一代创始人凭借自己的威信和经验,很容易越位干预。如果不能在一种约定的决策和议事规则下行事,二代想顺利接班,难度非常大。实际上,在家族企业接班过程中,这种冲突已经成为常态。因此,我给一代创始人两条建议:一是将时间留给自己,空间留给二代;二是在自己有能力控制大局时充分放权。两条建议无非是提示一代创始人,一定要约束自己的干预行为,给接班人空间和权力,便于接班人施展才能,但同时希望一代创始人放手但不放任(特别是早期),坚持“底线思维”,在遇到大风险时要能够及时帮助二代渡过难关。
有人认为接班过程中另外一种障碍来自于老臣,这些老臣可能是与老爷子一道创业的,也有的是早期进来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高层管理者,这些角色一定会对接班人产生影响,甚至在一定阶段会产生重要影响,但是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接班规划的实施,其关键还在于一代创始人态度和制度安排。
助推“二代”成为新一代领导班子的核心,一个不能忽略的话题是接班团队打造。我向来认为,接班不是一个人传一个人,而是团队接班,只不过团队需要一个核心。这个核心首选二代,但二代接班人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班底,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在家族企业班子建设中,通常有三种建班子模式:一是一代建,二代用;二是两代人共建;三是二代建,一代帮。我倾向于后两种模式。两代人共建会出现混合班子,就是说可能有些老臣依然留在班子里工作,但主体是二代的“人”;二代建,一代帮的模式,就是基本上由二代自己选班子,一代只是参谋角色。没有好坏模式之分,但求合适,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但是不论怎样建班子,都不要搞“清一色”,要结构化。这里包含了:年龄的结构化、性别的结构化、经验的结构化、地域的结构化等等。
关于接班时机如何选择的问题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实际上没有绝对所谓合适的接班时机。但是我更主张危机中接班。这里讲的危机主要有三层含义:一是企业转型升级遇到危机,比如遇到必须重新选择产业的问题,像一些代工服装企业,长期代工从盈利走向不盈利,因此企业需要从代工转到做自主品牌,这就是一次机会,如果二代能够接过这一棒,虽然压力很大,甚至风险也很大,但是面对压力和风险,二代过关了,对自己、对家族都是一次很大的提升;二是一代创始人制造“麻烦”,让二代去担当。比如找一个新市场,让二代去带兵打仗,获得体验,积累商业经验;比如开展一项专项管理变革,让二代去领导和组织执行,积累管理经验,丰富人生。三是让二代学会做决策、做选择,不要只是被动执行。一次选择比十次执行要深刻得多。因为选择要比执行的代价(无论是心理还是实际结果)要大得多。
前面我提到接班是团队接班,这个理念直接影响接班后的企业能否有效运
行。因此企业创始人如何选择、考察接班的职业经理人的问题就被提出来了。家族企业必然走向现代化,因此必须规范化、职业化、专业化。其中培养和引进职业经理人是常态。但是要保证职业经理人一定可以成为家业长青的助推者甚至领导者,则需要下大功夫。这个功夫可以分成两个角度来分析:一个是从老板要求职业人的角度看。职业人应当遵守契约,留下遗产。我2008年提出职业经理人“遗产伦”讲了五个方面,包括:职业人遵守合约完成任务和目标、将经验转化为制度和程序、不断培养人才实现替代、在管理创新中成为领导者和执行者、持续丰富和改善企业文化。另一个角度是职业人为什么要留遗产,这就要看老板如何创造好的企业环境了。主要包括:如何实施财富激励、如何实施平台激励、如何实施心理激励等三大激励。我预测,两个群体只要坚持上述事项的持续改进,就一定能够建立互信,二代接班后的职业团队建设就不是问题。
接班到底接什么的话题讨论的比较多,我觉得接班当然包括财富、权力和精
神三个方面。其中财富传承可以分成两个方面,一是产业接班,二是通过专业方式打理财富,促进家族财富增值,以保证家族及其相关人减少生活风险。我认为两种方式都可以选择,可以并行。但我更主张通过产业传承方式,推动家业长青。权力的交接非常重要,很多二代在传承过程中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,甚至出现了“颓废”、不作为的现象,不能简单归结为二代不能吃苦,没有担当精神,从我的观察看,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实权,他(她)们负不了责、拍不了板。具体有两种情况:一是给了名义权,但被一代创始人越权给废了;二是没给权,只是跑龙套,当然谈不上真正的负责任。但是一代创始人很多时候不这么看,他(她)们认为二代接班,不管是怎样的职位,都应当像自己一样去战斗,去负责,至少应当早上去公司早一点,晚上离开的晚一点,我以为这有点“强盗逻辑”。如果换成职业人这样要求可能吗?除非事业心极强、对名利完全不在乎、能力也很强的人可能做得到,但是这样的假设恐怕连一代创始人都很难相信可以成立。
我十分提倡精神接班,我坚定认为精神接班是高层次的东西。但精神接班是一个复杂而简单的命题。说其复杂,主要是因为两代人差异太大,生活在不同的时空,教育、环境、经历会对一个人一生影响很大,不少创始人,当自己富起来后,则变本加厉的“富裕”自己的孩子,让他们过得好一些,快乐一些,看起来无可厚非,但是却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性格、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。当你需要他(们)承载的时候,你会突然发现,他们不是你想要的那种接班人,无论是魄力、胆识都不像你,没有你的那种精神,因此产生失望情绪。这种复杂局面产生的原因是值得我们的家族企业,甚至全社会深思的。刚刚通过创业发展起来的企业,就面临着创业精神断档,这不仅是家族企业创始人应当反思的问题,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。如果一定要追溯,我认为根本在于家族教育方式和家族选择的教育方式问题。比如一代创始人很少向自己的孩子讲述创业的苦辣辛酸,总是把好的一面留给孩子,当然这样可以让孩子压力小一点,但是一个不能得到真实信息的孩子,想要对你创业的产业和具备的精神产生信任和理解,是很难的一件事。我6月份在西南财经大学与一批来自四川的企业家对话时,发现一位年近60岁的企业家,自己的三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全部进入企业进入接班进行时。我问他为什么你创立的建筑企业,三个孩子都愿意回来工作,他的回答很简单:小时候他们就在我的工地上耍。潜台词是,孩子们知道父亲干什么,理解父亲,理解企业对家族的重要性。
说精神传承是一个简单的事,是指它有路径可循。基本的路径从两个角度来看:第一个角度是从内容上分析,主要包括家族文化、创始人价值观和核心精神、企业文化。第二个角度是从培养方式来分析,主要包括办家族学校、成立家族理事会、创办企业大学等。通过组织方式多层次开展家族文化、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引导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家族企业重视文化建设的程度不高,有的根本不重视,只要企业有盈利就行。这样的企业是走不远的。从世界家族企业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可以看出,凡是传承到第四代甚至更久的家族企业,其成功的第一条法则是:家族精神代代相传。第二条才是产业选择和经营。从中国的实践看,同仁堂的发展值得借鉴。一个历经400多年的企业,那副对联很难被人忘记:炮制虽繁必不能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。其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力量、文化的力量。它是向世人展示的同时,也在时时告诫自己应当遵守怎样的信条。虽然由浙江乐氏家族创立的同仁堂药业,经历了家族经营、职业经理人经营、家族经营再到工商合营、国有化,都始终不该当初的信条,这样的精神力量是难以复制的,也是一个缺少文化力量的企业很难比拟的。